Archive for Movie

School for Scoundrels [3/5]

// June 9th, 2007 // No Comments » // Movie

Dr. P: There are two kinds of men in the world; those who run shit, like me, and those who eat shit, like you.

一群生活中的loser,受老婆受同事受路人欺侮,没自信没快乐。这么一帮子人聚到一起,参加一个据称可以使他们变酷的培训班。片子的前半部算是一般普通的励志片,你可以看着这群失败者遵从着诡异的指令开始争取自己的权利,不过这片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后半段,这培训班的老师,按”惯例“要摧残或者说摧毁班上最优秀的那个,于是就开始学生和老师的大斗法,各种下三滥的手法都使了出来。靠 Napoleon Dynamite 迅速上位的喜剧界新秀 Jon Heder 表现无惊喜但也算合格,加上最近的超爆笑喜剧 Blades of Glory,虽然他的戏路还有待扩展,Jon同学算是已经彻底成长为大笑星了。这部片子还算有些娱乐性,无聊时当作消遣,算及格。

School for Scoundrels
School for Scoundrels (2006)
3/5

Scenes of A Sexual Nature [4/5]

// June 9th, 2007 // 5 Comments » // Movie

所有故事都发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地点在一个有山坡有草丛有池塘充满暧昧气味的公园。几对不同的人,各自不同的问题,或者说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方面。用“爱情”来形容这个问题大概不算准确,电影要讲的东西似乎并不停留在爱情这个层面,而是人的欲望,和迷惑。电影中的每个人都是有欲望的,但同时又都迷惑着,搞不懂对方,更搞不懂自己。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找到这样一个公园,或者是拍摄的技巧,处处充满了寂寞彷徨的人们,处处飘荡着情色又尴尬的气氛。电影并没试图去给出任何解答,只是展现这些问题,罗列这些“scenes”,也许我们注定就是要迷惑的。这部低成本的小制作(但还是有 Evan McGregor 这样的小大牌加盟)又加强了我对英国电影的好感,挺好。

Scenes of A Sexual Nature
Scenes of A Sexual Nature (2006)
4/5

OSS 117: Le Caire nid d’espions [2.5/5]

// June 4th, 2007 // No Comments » // Movie

这部法国喜剧片大概可以算是无厘头恶搞版的特工007。代号117的这位特工一样的和其他间谍斗法,一样的勾搭美女,一样的解决国际争端-_-。这部电影虽然明显无厘头,但还是认真的包裹在严肃的外衣下,有一种说不出的有点愚蠢的喜感。男主角自然是全片的焦点,说他是焦点,不仅指情节,而且指表演。我确定男主角 Jean Dujardin 在拍片过程中一定很累,一直需要做出那种很夸张刻意但又需要精准控制的表情,以及挑来挑去的眉毛。情节没什么好说的,反正一群间谍们,都是蠢蛋,互相乱打呗。中间几段回忆的闪回,让你受不了的刻意愚蠢搞笑,但是又得承认确实把我逗乐了。这片子的场景设在开罗,虽然显然这种恶搞片不会真实展现开罗面貌,但是看到类似清晨被诵经声吵醒的那段,让我想起冬天去埃及晚时的第一夜,也是一样的被吵醒,很有点亲切感哈。总之,这片子就是摆明了玩愚蠢玩恶搞玩无厘头,到了有点disturbing的程度,但确实有效果,咳咳。

OSS 117: Le Caire nid d'espions
OSS 117: Le Caire nid d’espions [OSS 117: Cairo, Nest of Spies] (2006)
2.5/5

Knocked Up [3.5/5]

// June 3rd, 2007 // 1 Comment » // Movie

这年代,最缺少的电影就是优秀的喜剧,我觉得这部 Knocked Up 大概可以算做一部优秀喜剧。这部 The 40 Year-Old Virgin 导演的新作讲一个20多岁还在混日子而还没计划成熟起来的猥琐男主角,和事业顺利刚刚被升职的美丽女主角,某晚在一 night club 相遇,然后回家鬼混,隔日分道扬镳,很典型的一夜情,只是这一夜男主角不小心播下了种子,女主角怀孕了。决定要留住这个孩子,这两个人先怀孕后恋爱,各自经历新一轮的成长。电影非常搞笑,几乎是从头到尾笑料不断而且也不觉得愚蠢,我想关键是台词写的很生活化,让人看着很有感同身受的感觉,也难怪评论家们也都很爱了。我尤其喜爱主角和上司以及一个女同事讨论的那几幕,那个女同事的表现微妙且精准,搞笑的不得了。除了笑料,这片子还骇世惊俗的赤裸裸的展现婴儿头冲出(或者说被挤出?)那啥一幕,不知道算不算寓教于乐?@_@

Knocked Up
Knocked Up (2007)
3.5/5

The Namesake [3/5]

// May 31st, 2007 // No Comments » // Movie

很早前就看过这片子的预告,也一直有些期待,因为它要讲述的东西。从片名就能看出,这部电影是要讲姓名的,而且还是身在美国的新移民的姓名。我来美国前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来了之后,名字这个问题越来越困扰到我。我的名字中拼音Q的发音在英语中是不存在的,所以这边极少有人看着我的名字能念对的,基本都会发成K的音。出国前我不反感英文名字,但出来后莫名的有点反感起英文名字,我尤其不喜欢某些中国人,甚至和中国人交往都要称呼所谓的英文名。但是毕竟,我名字难念困扰我也困扰别人,我不能苛求讲英语的他们都懂得中文的发音。而 The Namesake 里的人,也有相似的困扰。这些年轻的印度移民第二代,即使出生成长在美国,但是诡异的印度名字还是轻易的给他们贴上标签,走到哪里都甩不掉。从这些人的角度出发,他们就是美国人了,对自己所谓的根毕竟联系有限,但从他们的父母和家庭的角度出发,仍然喜欢他们能遵从和保持传统,同时其他人看待他们也都仍然不自觉的戴着有色眼镜,而这些显性或隐性的矛盾很容易造成他们的迷茫,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毕竟保持微妙的平衡是很难的。男主角就是这样,他的名字中包含着父亲年轻的回忆和奋斗的动力,但对于他来说,他更想要一个寻常的名字,比如说Nick,不想被当作异类,不想和印度扯上太大的关联。但是年龄增长,经历过一些事情后,他很容易就跳向另一个极端,从某个角度讲,这样的生活似乎更容易一点。但是毕竟走极端总是不好的,到最后,他还是要从头开始新生活。也许他妈妈最后的选择就是暗指这种平衡吧,半年印度半年美国。两种文化都成了生活的必要部分,缺一不可。我从电影里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现在还好,还算是“国际学生”,还算是一个过客,但是如果以后想继续在这边工作生活继续混下去,这种身份认同怎么转换,绝对是个问题。不过虽然这电影探讨了我在困扰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这电影谈的有些肤浅,而且叙事结构也不是特别好,看完算是有点失望。

The Namesake
The Namesake (2007)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