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有必要偶尔务一务正业,多写一点点点物理相关的东西。其实我是应该很惭愧的,我的与时俱进基本都耗在电子产品网络技术和娱乐八卦上,物理上的东西我反而特别落伍。其实物理里是有些很有趣的东西的,所以大概我会开始也写点或古老或不古老的物理的东西。

这星期的Quantum II的课上老师提到Quantum Zeno Effect,还扔给我们一篇paper看。从被提醒其实量子力学不过是一个目前解释实验比较成功的数学模型后,我就开始对它存更多的疑,但是我懒,存也就存着而已-_-。不过也必须承认,量子力学虽然有些玄妙,但常能做出很诡异但又成功的预言,量子芝诺效应就算一个。芝诺的若干悖论小时候就听到过[1],多是以批判为主。而量子芝诺效应却从某种角度支持了芝诺,尤其是“飞矢不动”,大意是说飞矢在每个瞬间动或不动都是不可分的,那么可以说它在每个瞬间都是静止的,那它就应该一直是静止的。而量子芝诺效应最早在1977年由George Sudarshan和Baidyanaith Misra提出,是说如果连续观测一个不稳定粒子,那么这个粒子将永远不会衰变。更生活化的说法就是”a watched pot never boils”,老盯着壶看水就老是烧不开。量子芝诺效应的基本原理是每次测量后波函数会坍缩到某一个本征态,而坍缩后短时间内粒子衰变的概率随时间2次方增长,也就是说在刚刚发生完坍缩(t->0)时衰变的概率是零,如果这个时候测量粒子状态,它会再坍缩到同一个态,这样当测量间隔无穷小时衰变概率将为零。真正连续的测量是很难做到的,但测量其实可以看作是对被测量系统的一种扰动,所以量子芝诺效应又可以被解读为环境的强扰动将会禁止量子系统的演化。1989年Wayne M. Itano等人在实验上证实了量子芝诺效应。

量子力学听上去玄妙多是和测量后会从叠加态坍缩回某一个态有关,因为东西会因测量才存在这种说法总是觉得玄玄的。但想想,其实对一个量子系统的测量不可避免的会和这个系统进行相互作用,所以系统会受测量影响也没什么奇怪的。奇怪的其实是人感觉不到平时进行的一些观测和被观测对象的相互作用,而那些没有相互作用的“观测”其实并不算是观测,比如你偷偷“观测”我然后得出结论“啊,fp真是帅啊”,这其实是你主观审美的评测,并不算科学观测,更严格的说“帅”并不能做为一个测量结果,当然我对这种测量结果是满意的@_@。

嗯,其实那篇paper我都只是看了前两段就来乱扯了,难得假正经一把。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这篇文章:Phys. Rev. A 41, 2295 (1990): Itano et al. – Quantum Zeno effect。

  1. 最近一次被提起大概是本科时上吴国盛的《科学哲学》,好课啊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