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前就看过这片子的预告,也一直有些期待,因为它要讲述的东西。从片名就能看出,这部电影是要讲姓名的,而且还是身在美国的新移民的姓名。我来美国前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来了之后,名字这个问题越来越困扰到我。我的名字中拼音Q的发音在英语中是不存在的,所以这边极少有人看着我的名字能念对的,基本都会发成K的音。出国前我不反感英文名字,但出来后莫名的有点反感起英文名字,我尤其不喜欢某些中国人,甚至和中国人交往都要称呼所谓的英文名。但是毕竟,我名字难念困扰我也困扰别人,我不能苛求讲英语的他们都懂得中文的发音。而 The Namesake 里的人,也有相似的困扰。这些年轻的印度移民第二代,即使出生成长在美国,但是诡异的印度名字还是轻易的给他们贴上标签,走到哪里都甩不掉。从这些人的角度出发,他们就是美国人了,对自己所谓的根毕竟联系有限,但从他们的父母和家庭的角度出发,仍然喜欢他们能遵从和保持传统,同时其他人看待他们也都仍然不自觉的戴着有色眼镜,而这些显性或隐性的矛盾很容易造成他们的迷茫,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毕竟保持微妙的平衡是很难的。男主角就是这样,他的名字中包含着父亲年轻的回忆和奋斗的动力,但对于他来说,他更想要一个寻常的名字,比如说Nick,不想被当作异类,不想和印度扯上太大的关联。但是年龄增长,经历过一些事情后,他很容易就跳向另一个极端,从某个角度讲,这样的生活似乎更容易一点。但是毕竟走极端总是不好的,到最后,他还是要从头开始新生活。也许他妈妈最后的选择就是暗指这种平衡吧,半年印度半年美国。两种文化都成了生活的必要部分,缺一不可。我从电影里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现在还好,还算是“国际学生”,还算是一个过客,但是如果以后想继续在这边工作生活继续混下去,这种身份认同怎么转换,绝对是个问题。不过虽然这电影探讨了我在困扰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这电影谈的有些肤浅,而且叙事结构也不是特别好,看完算是有点失望。
The Namesake (2007)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