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April, 2008

The Band’s Visit [4/5]

// April 30th, 2008 // No Comments » // Life, Movie

The Band's Visit这是一部从头到尾都洋溢着尴尬气氛的电影,但这却正好应合了它的主题。故事讲一个埃及的警察乐团受邀到以色列演出,但却出了机场就迷路,最后被困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一夜,小镇人算是热情的收留他们,但仍然一切都很尴尬。电影本身并没有交待这种尴尬的背景,还好是学校DFS系列的电影,都有不剧透的评价材料,里面常常包含很多背景知识,这些微妙的张力其实都源于埃及和以色列在海湾战争后尴尬的“和平”,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签署了和平协议,事实上埃及是除约旦外唯一和以色列达成正式和平协议的国家。但这种冷和平并不是真正的和平,以色列在那之后开始慢慢的删除所有和阿拉伯有关的东西,甚至包括去除街牌的阿拉伯语标示,即便阿拉伯语是以色列一半人口的母语。我觉得这片子的尴尬气氛很好的体现了两国这表面的平和,剧情没什么复杂的,就是这个乐团在小镇的一夜,但整体节奏控制的很好,而且所有的演员都特别的出色,每一个表情动作都很到位。编剧导演 Kolirin 说得很好,“A lot of movies have been made touching on the question of why there is no peace, but it seems that fewer have been made about the question of why we need peace in the first place.” 这片子也得了不少奖,包括嘎纳“一种关注”,还有8项以色列奥斯卡,但是这部讲两国人民和平相处的片子却被拒绝参加埃及的影展,咳咳,和平真是件复杂的东西。

The Band's Visit
The Band’s Visit (2007)
4/5

Confrontation – C vs U

// April 28th, 2008 // 5 Comments » // Academic, Life

more than just undergrads

这周是达摩一年一度的 Graduate Appreciation Week,让平日多躲在暗处的研究生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出来晾一下。上周我们的邮箱里就收到这么个纽扣,似乎有至少两个版本,一个大意是我是Grad之类然后重点在Grad,而我这个就显然挑衅一点,老美同学说他会用的词是 Confrontational。其实基本每年邮箱里都会有点东西,我第一年的时候是个 twinkie,第二年忘了,去年是舒缓压力的 bubble wrap,今年就成了这个纽扣了,而且还发起研究生周三统一佩戴的活动@_@。这么搞当然也是事出有因,去年达摩的 Association of Alumni 和 Board of Trustees 的斗争可真是风风火火,不仅校内大搞到校长也都发群信解释,校外也是频上各大报纸,最后那个校友联合会更是还把学校告上法庭,咳咳,真是能折腾。这些争斗的直接起因是有关学校管理体系的选举制度的改革,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两方对于学校发展方向定位的矛盾,一个要点就是校名里的那个 College。达摩不管怎么算都是 University 了,排名也从来分在 U 那类里。其实这一批老牌学校最初都是叫 College,然后随着发展慢慢的多数都改成叫 University,但达摩就死硬着不改,毕竟这是学校招揽未来学生的主要手段,就是强调自己一直很重视本科,希望和某些学校拉开差别。但同时也不能惹了人数众多也同样重要的研究生,所以校长也一直坚定的在 Mission Statement 里把两者放在同样的位置。但毕竟两方面好处都想占着是很花费心力的,肯定会有不同意见的人不停争斗,我有听说激进的一方扬言要完全砍掉研究生部。虽然达摩的研究生部相对来说不大影响力也没有太大,但说砍掉还是很愚蠢的。研究生学会的人显然还挺有种,这次纽扣大大的写着 University 也算直接示威。其实研究生和本科生这种微妙的关系哪里都有,我们本科的时候不也一样会自觉不自觉的分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现在自己成了研究生了,也不知不觉的换了阵营。不过说起来,本来就是人生不同阶段,本来就应该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不管在哪里不管身份如何,还是要看自己是否能充分利用所能得到的资源。叫 College 也好叫 University 也好,能争取到的资源就是你的。北大时资源大概用得不足够充分但足够让我深深热爱北大,何况有些时候学校给的资源也是离开学校以后才会展现出来,我已经有所体会;达摩的资源显然利用更不充分,主要还是因为自己更懒了,但至少我还有努力去用,其实学校对学生挺不错的。总之哪,就是得到这么一颗纽扣,然后胡言乱语一下。

Forgetting Sarah Marshall [3.5/5]

// April 26th, 2008 // No Comments » // Movie

Forgetting Sarah Marshall一部爱情喜剧想得到各评论家的热爱并不容易,去年还真出了不少几部,今年这部 Forgetting Sarah Marshall 也是得到了超高的评价。故事的框架就是一男人被多年的女友甩掉,于是痛不欲生,死活熬不过去。但这爱情喜剧要好看,要点在于精心有创意的小细节,这片子显然就做到了。首先这两个人物的工作就安排的很有趣,女的是热门犯罪电视剧的女主角,而男的是给这电视剧配乐的。这几年美国电视上的犯罪电视剧数不胜数,最出名的有 CSI,还有它的 NY 和 Miami 系列,然后还有 Law & Order 的一堆系列,等等等等。我其实有段时间还挺常看这些剧集的,主要是因为放的太多,什么时候开电视都有很大几率能看到一部。而这部电影就趁着这个机会小小的拿这些电视剧开了下涮,不少笑点,不过即使没看过这些电视剧,还是有不少搞笑的地方。而且因为女的是明星,于是又多了一些娱乐界的笑点。男主角表现不错,一开头的全裸出镜可算卖力,听完“啪啪”的甩击声后紧接着来个正面全裸,哈哈,有胆识。不过片子没有我想像的那种爆笑,偶尔几段时间会觉得有点平淡,但整体还是部不错的片子,而且对于“闪回”的应用很是不错。

Forgetting Sarah Marshall
Forgetting Sarah Marshall (2008)
3.5/5

Harold & Kumar Escape from Guantanamo Bay [4/5]

// April 26th, 2008 // 3 Comments » // Movie

Harold & Kumar Escape from Guantanamo Bay三年前我在这个新blog上写的第一部电影就是 Harold & Kumar Go to White Castle,我非常喜欢这部喜剧,所以也对它的续集特别期待。当时因为结尾所以传说第二部会是 Go to Amsterdam,但是显然什么都需要与时俱进,这恐怖主义啊严刑逼供啊啥的,最后这第二部就成了 Escape from Guantanamo Bay。和第一部一样,这次 Harold & Kumar 仍然主要拿各种 ethicsethnic stereotype 开涮,把它们一个一个的拎出来,再一个一个粉碎。故事紧接上一部,俩人登上奔向 Amsterdam 的飞机,结果被认作恐怖分子押到 Guantanamo Bay,然后逃出,试图洗脱罪名。我觉得还不错,虽然感觉剧本没有那么强,但还是部挺好的喜剧,一些细节挺好,一些笑料也挺好。而结尾处婚礼上的那幕,算是经典的手法,的和前文的小伏笔呼应,但是却煽到了我,嗯,被感动了一下,大概是在这各种无厘头疯狂之下的真情更动人吧。不过和第一部相比,这次的 stereotype 的笑料感觉更是为了搞笑而搞笑,和人物性格的结合没有第一集好,但对美国整体的讽刺倒是不错,那句 “Listen, you don’t have to trust the government to be a good American. You just have to believe in your country” 说得不错。对这篇评分的话,我挣扎在3.5和4之间,嗯,还是给4吧!估计以后 Harold & Kumar 会成为一对经典人物,呵呵。

Harold & Kumar Escape from Guantanamo Bay
Harold & Kumar Escape from Guantanamo Bay (2008)
4/5

春光美好宜出行

// April 25th, 2008 // 15 Comments » // Life, Travel

不能辜负这明媚春光,上周末就跑出去春游了一下。Washington DC,Longwood Gardens,Philadelphia。行程很匆匆,很练脚力,最后也是搞得一身酸痛,不过这大春天的,总不能周末还老窝在家里哈。

华盛顿特区是个感觉很新,规划很有条理的城市,不过也给我一点点死板的感觉,不过听说这脱衣舞场在DC可是合法的,呵呵,估计是暗流汹涌吧。绕白宫转转,进国会山瞅瞅,上华盛顿纪念碑望望,去林肯纪念堂拜拜,到 Georgetown 逛逛,再加上教堂啊博物馆还有陵墓啥的溜达溜达。DC的一个好处是基本所有景点都是免费的,只是一些地方的票需要很早去排队取,而要进白宫之类的话就得和自己的议员或者使馆提前很久要。虽然错过樱花季节,但是正好人也不那么多,DC这个城市整体感觉还挺好的,生活在那里应该很舒适,当然街上出现警车开道的情形也会比较频繁。Georgetown 的那条街很好,之前据说和 Boston 的 Newbury 那条街感觉很像,个人觉得虽然 Georgetown 那条街因为车道有点宽少了点闲适的味道,但胜在店多尤其饭店多,我还是很喜欢的,呵呵。去DC的那个时候刚好赶上华人抗议媒体不公正报道的游行,美国人很狡猾给他们批的地方有点偏僻,不过正好在国会山参观的出口附近,我从那里逛完刚好看到。我只是个过客也帮不上什么忙,而且我并不足够激愤,但站在那里看着他们摇着国旗唱团结就是力量,很受感动,嗯。

Longwood 的花园很大,春天赏赏花花草草的挺好。还没开始逛我就强烈的想起北京植物园,呵呵,虽然感觉似乎 Longwood 高级一点点,但植物园尽头有卧佛寺!

费城在美国就算是古城了,独立宣言在这里签署,还曾短暂的当过美国的第一任首都。和DC相比,费城当然“老”很多,我逛的地方也基本限于老城区那一块,看看签署独立宣言的那个房间,再看看裂缝的大钟,仰望 City Hall 顶上的 William Penn,和火红的 LOVE 合影,还有在 Arch Street Friends Meeting House 里听老爷爷讲什么是 Quaker 和他们的 SPICE 理念(Simplicity, Peace, Integrity, Community, and Equality),他提到他们对圣经的态度我很欣赏,他们读圣经但不迷信圣经,因为他们相信上帝并没有停止和人们交谈,而一本那么那么久前写出来的圣经奉为绝对经典实在不怎么有道理,也需要与时俱进哈。到了费城肯定也不能错过经典的 Philly Cheesesteak,找到一个排名,从上往下找离的近的,选到排第7位的 Sonny’s Famous Steaks,简单的小店,用的肉片很好很香,它家有推荐选 Cheez Whiz,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 Provolone 更好,不抢牛肉的香味,呵呵。

DC和费城作为美国两座很重要的城市,当然也让我对美国多了一些了解。尤其费城,让我再次意识到 Independence 这个词对于不同背景的人的意义会有多么不同。独立这个概念本身是很复杂的,对于美国人来说,独立宣言是他们的建国根基,而当时的争斗也并不简单,和他们相比,中国人对独立的理解肯定会很不相同,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多机会去领会独立代表着什么,我们的文化里其实也并没有太多对于独立的参照,何况很长一段时间来独立都和不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不过说起来,我还是觉得都不见得有什么对错,主要还是历史背景和出发点不同,理解起对方来肯定还是容易会有偏差。

咳咳,说春游怎么又说到这些乱七八糟的去了。总之哪,春游很愉快。更多照片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