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tre 2012

一直计划着把旧的blog全部转成静态页面,然后开始新的纪录,结果这事儿那事儿的就一直拖着。拖延症不能一直发作,这一篇就把去年看的戏都列一下,做个结尾,然后下一步吧。何况,回头看,我的2012还真是不缺drama。

2012年看戏不少,总共看了38场,其中25场话剧,13场音乐剧。有哭有笑,挺好的。要排最佳的话大概没有去年那么绝对,话剧里印象最深刻的有Wit,Peter and the Starcatcher,Clybourne Park,Cock,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The Whale,和Tribes,其中Wit和The Whale都让我哭的挺惨的。音乐剧大概算Into The Woods,Forbidden Broadway: Alive and Kicking,和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吧。每次看完戏都有坚持写几句评论,有长有短,微博上发个中文的,fb上发个英文的,俩语言反正都需要锻炼,不过也许因为都是英文戏所以反而常觉得英文评论更容易和自然一点。这里就把微博上的都复制过来,按时间顺序从早到后,纯当给自己留个纪录。

Wit (play, broadway)

一开场我就被Cynthia Nixon镇住了,而她的强度整100分钟都没有消逝,她似乎真的剃了光头,加上最后一幕有些惊人的结束方式,真牺牲真敬业!不用说情感光那台词就很考验演员了。而且她非常适合这个罹患癌症的诗歌女教授,她试图用自己的智慧来逞强,来躲避自己的人性与恐惧,但最终仍需面对自己的脆弱。其实这戏看的挺累的,我猜对文学解读太不感冒或太感冒的人可能会不喜欢,虽然对古典诗歌的的字字以及标点的纠结其实只是表达故事的手段,越复杂越专业就越符合故事想表达的那种躲避。因为就像里面女学生的疑问,John Donne问什么要把简单的情绪弄那么复杂呢,是想要hide在那些复杂之后吗?开场不多久,Vivian在被推来推去做各种测试,而她似乎置身事外冷静骄傲的对观众列举她的种种成就,当我那时就意识到她在用这些逞强试图战胜身体的脆弱,突然让人好心疼。生与死,你可以以学者的冷静说应该只不过是一个逗号相隔,但当你自己要面对时,那就真的是一个惊叹号!戏还触及了好多其他东西,研究与被研究,医生对癌症与Vivian对诗歌热情的类比,以及他们不自觉的把研究对象去人性化。讲课那段虽是讲诗但其实从睿智到闹剧到脆弱也是对她自己的残酷总结。”I thought being extremely smart would take care of it. But I see I have been found out. I’m scared.” 另外,戏里里提到十四行诗Death be not proud,谈如何才是对的标点。One short sleep past, we wake eternally, 之后是"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Death thou shalt die."还是"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Death, thou shalt die!"哪?人生真不只是过程,总还是要看如何分割,如何结束。

Once (musical, off-broadway)

Once的音乐剧终于在结束外百老汇奔向百老汇之前被我给看了!舞台就是酒吧,开演前演员就在上面弹琴唱歌,观众可以上去买酒近距离和演员接触,俺中场休息上去还看到舞台地上贴的走位小标签。音乐剧整体还行,有一些有趣的处理,但有一点我比较不能接受,就是女主角开始基本被处理成一神经病。。。当时的电影本身我并未太热爱,但结尾我莫名大哭于是意义便深刻了。音乐剧把女主角搞成神经质,那种自然平淡的感觉就缺失了。我知道大概不应该和电影做太强对比,但就是不喜欢神经病啊啊!不过Falling Slowly仍然很有力量,演员们同时也就是乐队,很有味道。两人在高处望城市的处理也挺好。全场下来最精彩的一首歌反倒是When your mind’s made up。每个人逐渐的加入,到最后所有乐器齐发,所有演员都放声歌唱,剧里除爱情外对音乐的追求在这里充分又精彩的表现出来。不知道这戏移到大剧院会不会水土不服哪。还有一小缺点,就男主角太帅了点,不够符合角色嘛。。。

Chinglish (play, broadway)

这戏算好笑的,只是多数笑完后都觉得what a cheap joke。整体上我并没觉得太被冒犯,毕竟也不算诬蔑,而且也没缺对美国只剩一空壳子的讽刺。我觉得最不合理的地方在于美国人的集体装傻,这些所谓关系不过是玩法有点差别,美国这边什么时候缺过言不由衷勾心斗角?何必说成中国的独特产物。同样的不合理也体现在感情处理上,把重点放在"情谊"这样一个不知所谓的词上就不说了,关键这夫妻间的貌合神离互相利用乱七八糟,美国人不要太熟悉。。。cough克林顿。。。这些东西是说的没错,但和文化差别实在没那么大关系。我觉得整体上这戏除了利用语言搞了不少笑料以外,真是没能讲出多少更深更有意义的差异,最多算有提及到一些,但最着笔墨的所谓中国特色美国其实都不缺。至少占台词一半的中文本身算标准,好几个演员显然就是土生中国人,只可惜台词最多的女主角的别扭中文腔调真是听的人揪心哪。

The Fantasticks (musical, off-broadway)

因为想看的戏没票了,我对没占到20at20便宜心怀不甘,于是路过就临时决定用这部说演了50年的戏把便宜占了。结果就。。。这是我看过戏里最寒酸的场子了吧,开头我一直为演员什么的谋生不易感到心酸哪。戏本身有若干亮点没有完全俗掉,当然整体制作毕竟很粗糙,很难全心享受。场子虽然非常破,但演员都还挺卖力演出的。男主角还不错,几个老爷爷也挺好。前小歌星兼后街男孩nick弟弟的Aaron Carter出演痴情男,面色苍白度让我不得不阴险揣测他是不是在磕药。不过这部号称全世界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整体还是太简陋了,于是俺就也忍不住出神或瞌睡几下,咳咳。

Assistance (play, off-broadway)

故事和道理本身其实算浅,但胜在台词连贯,短促,有力。演员都很精彩,各种被恶老板逼出的失心疯都表现了出来,有很多段他们在被电话那头的老板骂时,俺的心都一起被揪起。之前看评价说结尾精彩,果然精彩,原以为是最后有什么醍醐灌顶的大台词,结果是如此粗暴又简单又出人意料的精彩哪!虽然基本每个角色都有被逼疯发癫的时候,爆发时都颇有震撼力,但亚裔mm那个角色的独白算最让我心有戚戚:我总是可以被替代的。从职场底层爬行怕是多会经历这种过程,年少轻狂认为自己独一无二,然后被虐或磨到怀疑自我价值,成功的能最终寻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多数就只会陷在轮回里反复被虐。恶老板从未现身,连声音都没出现过,始终只在电话的另一头,但几个助理们电话这头的可怜畏惧加抓狂样儿已经足够把他形象勾勒出来。何况他本来就是世上各恶老板的化身,不需具体到某一个人吧。几段配乐都不错,舞台布景也很佳,虽然基本都静态,但也正是结尾精彩的重要原因。

Spider-Man Turn Off The Dark (musical, broadway)

不得不说舞台设计是很精彩的,有些场景也的确很宏大,转场也很有创意,而且直接使用了很多漫画的因素,虽然不是都有效果,但至少是不错的尝试。飞来飞去也还不错,但最酷的我觉得是crysler building那段,从上而下的透视效果做得很赞,这一块就让我觉得值得去一看。可惜只靠场景的宏大还是不能挽救这部音乐剧,故事是弱的,U2做的音乐我觉得也很弱,有几段舞蹈啥的简直是一团糟。角色设定也混乱,大反派被弄成个搞笑狂,能赚点笑声但丁点张力都没了。而且幼稚程度大爆表,好几次幼稚到俺都被惊讶到了。单为看舞台设计还是值得一去,但也莫将期待弄太高。

War Horse (play, broadway)

这部戏我以前以为会闷,结果很好看,最大原因就是舞台上的马偶,真是名不虚传精致传神到不行啊!一匹大马由三个人操作以及配音,连细微的颤抖都做了出来,舞台布景也很有水平,加在一起让人看的心潮澎湃。最初的小马就挺传神,但当变身为大马冲出的那一刻,看得我全身心都有美好的满足感。故事其实是很简单的,而且有一点刻意感。但戏剧毕竟不只是故事,此戏的亮点马偶实在太亮,舞台设计也充分表现出它的精彩,你真的会觉得台上的马偶是活物,但同时又并不是真马,在戏剧营造出的情境里不会突兀。临近结尾俺也理所当然的被感动了,为简单的真情与执着。这部戏绝对值得一看啊!我座位就在第一排,坏处是难看到全景,且某升起段落基本升起部分啥也看不到,但好处就是离得近能清楚的看到大马偶。好几段马头就在我面前正正对着我,那种马眼独有的深邃很容易击中你。除了马,那只鹅也十分出彩,哈哈。

The Big Meal (play, off-broadway)

真很有特色的一部戏。节奏飞快,场景无缝转换,人物不断轮替,五代人的故事就由这几个演员紊乱中又有条不紊的表现了出来。人生有时就是一眨眼的事儿,尤其如果只以各种冲突转折或死亡做标记,那其中的澎湃到暗涌到长流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吧。之前看一评论说这戏关于”饭”的把戏会很快就get old,但之后每一次都还是让我情绪更沉,最后喂饭那一景我几乎就要憋不住泪,我觉得饭,本来也就是一个让你铺起情感的工具吧。虽然用生离死别来构建情绪点算稍老套,但自然规律不就是如此,人天性又贱,没失去时吵吵闹闹总不知道珍惜。我觉得八个演员都好出色,这种从相识调情相爱到结婚生子换代都一口气不转景的表达出来,情绪台词都那么密集,每个人表现都实在厉害,尤其还得各种分饰多角。导演很有功力,能导的一点都不混乱情绪还都到位。真挺好,看完有淋漓尽致的爽快感,也有唏嘘和伤感。

Cafe Variations (musical, non-broadway)

在咖啡小饭馆里发生的爱情的种种。概念还挺好的,舞台设计我很喜欢,服装也不错。戏是把Charles Mee的很多戏拼在一起的,虽然有主题也有基本入爱出爱的顺序,整体还是感觉不是特别连贯。有几个片段我很喜欢,尤其推男人们倒地和之后的家暴现代舞,但感觉还是work in progress。Mee一些台词里那种自我辩证的紊乱很有趣味,演员能念顺也真不容易哈!说到演员,过半是Emerson学生,其中一些人的青涩太明显。结束后几个演员留下讨论,讲导演Anne著名的viewpoints及其他训练方式,其中一小哥倒戴帽子痞痞的上了台,身后老奶奶第一个问题:你能把帽子摘了么?歌用的是Gershwin的,俺作为业余初级观众,基本只知道这兄弟很经典很有名。我觉得音乐不错,当然演员能唱的再好点更好。其中那首blah blah blah来讲恋爱过程就还真算别样的犀利咧!当然也有刻薄的评论用这歌来评价这戏。。。

Clybourne Park (play, broadway)

好看。之前看评论说这部关于种族的戏会各种政治不正确各种无礼,所以前半场下来虽然不错,很多无礼也有爆发,但我总觉得可以再疯一点。结果到了后半场,我靠,真是要把禁忌都点一轮哈!前半场把很多铺垫做的挺好,才让后面那么有效果。包括结尾,几秒间从爆笑的混乱到绝望的悲伤。这个年代,所有言论都在所谓礼仪和政治正确性的约束下,任何东西稍不小心就要触到地雷,种族性别性取向军队,随便就会被套上帽子,结果就是真正坦诚的讨论没法发生,真假歧视区分不开,各种问题在礼貌的祥和外表下愈演愈烈。这戏并没试图给出解决办法,只是给出诚实的观察。

Peter and the Starcatcher (play, broadway)

多么多么欢乐的一部戏啊啊啊!故事讲成为彼得潘之前时的小男孩,其实故事本身没太特殊的,但这戏的舞台呈现方式实在有趣。一根绳可以是海水可以是楼梯,演员也可以是墙可以是门,当然这也意味着场面有时很混乱,演员们超级忙,而且各种无厘头和不严肃,但我反正喜欢哈!各演员都挺能演的,这戏演下来看上去都觉得累,排的时候估计也很费神。有时戏剧未必都要讲深刻道理,放肆的在台上玩闹一场也绝非易事。另外,Smash虽然肥皂了但戏散后Christian Borle还是照一张呗。他看上去很累,但当我搭上他的肩他还是配合的搂了我的腰,哈哈哈。

Don’t Dress For Dinner (play, broadway)

很混乱很搞笑。丈夫,老婆,小三,好友,以及一个厨子,能出错的都出错了。Farce这种戏剧形式基本上就是国内的长小品吧。

Cock (play, off-broadway)

戏名就很是out there,造成买票和讨论啥的都平添额外庸俗乐趣。戏本身是很精彩的,很特殊,各种情感冲击很大,但同时也还好笑。“我是谁”始终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在某种角度上,你是谁是被你身边的人以及他们对你的期待所定义的。但这些外在的期待真的是你想成为的人么?可如果没有外人来评判你,那你是谁这个问题是否又还有意义呢?这戏把焦点放在性向和爱情上,不过这本来也是人最基本的东西。如果说抱怨的话,那就是觉得越靠后越觉得主角John太人渣,很难让人有啥感同身受或怜悯。但整部戏还是特别好看,而且剧场的设计就和个角斗场一样,观众紧密的围着四个演员,看他们互相斗互相伤。每个演员都表现极佳。

Rapture, Blister, Burn (play, off-broadway)

一部主要关于女权讨论的戏,挺多有意思的想法和探讨。我个人从来不相信平等意味着全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男性女性更是如此。不过这部戏所讲的很多东西倒其实是男女都适用的。也许我们真的心底某个角落始终还是孩子,需要各种安慰,需要知道有人需要我们。我们也始终需要有人在背后推一把,但同时又不能太直白太狠,因为我们都不想承认有一些所谓梦想,只是在那里让我们人生有个盼头,其实我们从未真心准备竭尽全力的去实现它,或者,根本也就实现不了。

One Man, Two Guvnors (play, broadway)

其实不算一个太有故事性的话剧,而是各搞笑段子用一个故事松散的联起来。整体很欢乐,大家都很不正经,和观众还有或真或假的互动,这点我很喜欢。也有很爆笑的段子,不过都算那种直接用力挠你咯吱窝逗你笑那种,笑完就完了。我觉得这戏贵在有男主角James Corden,表演出色,不光言语还有各种肢体语言,而且关键在于超讨喜很是招人喜欢,放在中国肯定成为明星小品演员,这死胖子今后的作品我是铁定会关注的。另外开场之前乐队就会开始演奏,转场和中场休息也会上来,还不错。

Venus in Fur (play, broadway)

经典的戏中戏结构咧!剧中戏照进现实,角色逐渐互换,搞笑悬疑情色暴力,最后还来把超现实。结构是精心构建的,而且有些地方处理的极为直白感觉生怕观众意识不到关联。我挺喜欢这戏,但要说清这戏到底讲了什么道理似乎有点困难,因为各种似强却弱似虚却实的对应和纠结还真是有点绕。剧中剧被女主角总结为S&M Porn,算精准。当然这部实际存在的原著是讲爱的。爱情中虐与被虐两方谁才是真正主宰并不好说,这戏还把关系延到男与女、导演与演员,以及各种关系是否应该被粗暴的归纳类化。Nina Arianda演的果真不错,各角色转换自如情感推进无痕迹,几段调情我还真觉得性感哪。

The Gershwins’ Porgy and Bess (musical, broadway)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不太习惯歌剧式的音乐剧还是它排的问题,很多地方尤其群戏这剧都让我觉得过乱,不够和谐。但女主角Audra McDonald的女高音真是揪着我上飘下沉和鸡皮疙瘩暴起,尤其Bess You Is My Woman那首。以后得认真听趟歌剧去。

4000 Miles (play, off-broadway)

开场时看老奶奶颤颤的走出来我就有要哭的冲动了。戏讲骑车横穿美国的嬉皮青年在独居的祖母家暂住,故事讲的特别家常,基本都是在客厅的聊天对话。生活的那些大小乱事儿,各级别的妥协孤寂坚持。喜欢奶奶的故事,她仍有不满仍有脾气也多想有人陪伴,但还是学会了放手和豁达。舞台设计挺好的,我很喜欢。奶奶演的太无敌,看完我就对自己不停说,老了也要变成懂听会讲有想法的爷爷。。。

Harvey (play, broadway)

对所有人都友善眼中没有陌生人的中年男Elwood就一个缺点,他有一个叫Harvey的别人看不见的朋友,而且Harvey还是个六尺多高的大兔子。。。戏最开始的表演腔调有些重,让人有点融不进去,但往后习惯了就好了,非常可乐。这个角色还真是适合Jim Parsons,他也难得相对内敛的表达这个人物,不错。戏从开始的虚幻隐喻变到后来的超现实,我其实对于戏要讲的东西感觉有点紊乱,不确定要学到的应该是什么。是说我们要更友好的对待这个世界么,是说是我们选择对一些东西视而不见么。但确定的是,那句“What do you have in mind?”和“When?”绝对要学来回答"我能为你做些什么"类的客套话,哈哈。

Newsies (musical, broadway)

卖报正太们的罢工。期待的主要是里面的舞,还不错。不过有几段舞有点短,意犹未尽的,才高潮就完结了。每个人是真能跳,歌声就一般了,但歌曲本身不错,很顺耳。Jeremy的表现其实还是觉得在Bonnie & Clyde里更好,这场里某次出场还意外摔了个大跟头,不过临场反应还挺快哈,结尾还自嘲一下。看多了话剧,还真有一丁点不适应多数音乐剧故事的单薄。不过有时候,一段充满热情编排精彩的舞蹈,或者一段绕梁击中的旋律,真也可以提供复杂故事深刻台词可以达到的那种震撼,而且很简单纯粹。Once and for All那段的结尾就有给我这种感觉,所以还是不能放弃音乐剧哈。

Evita (musical, broadway)

其实还挺有期待的,不过看下来只能说一般,甚至偏差。舞台设计是非常好的,我很喜欢。音乐和舞也有不错的,且也终于理解为啥说女主角耗嗓子了,好几段呼啦就拔个高音啥的。但整体感觉音乐不一致不够谐调,而且我挺讨厌那种什么台词都要硬拿个没调的调唱出来,要唱就把调编好一点嘛。当然最致命的还是人物没深度没发展,这样一段历史最后都给讲的无聊掉了。瑞奇马丁演的唱的都很好,但Che这个角色也太尴尬了,一念旁白的被升到主角位置但人物性格始终还是不会有任何发展。整体感觉有点可惜。谢幕时观众都狂闪光照相还照很久,所以俺也跟真拍一张,反正这戏显然就是彻底冲着游人。

Mamma Mia! (musical, broadway)

能演它个十几年的音乐剧绝对是够娱乐有亮点的。这部戏不会让我拍案叫绝但看的挺高兴,歌舞和表演都不错,而且那些好友回顾旧时光的片段还莫名的有煽到我两下子。可惜音响效果差了点,音量还常过高,都刺耳了。最精彩的是中场休息结束高音量音乐突然响起,惊的各观众从座位上活活跳起。

Naked Boys Singing (musical, off-broadway)

这部演了很久不断转移场地的音乐剧还真是超乎我期待值咧!歌都很搞笑,也充满嘲讽和小智慧,而且表演也都不错,裸体这点能被充分利用而不走向庸俗色情,也更是加分。

Into The Woods (musical, central park)

中央公园露天剧场每年夏天都有大戏,俺从来没看过,今年默默网上抽了两周票,昨天居然被我抽中了,高兴死了。我作为彻底业余爱好者,羞愧的对Sondheim的这部经典音乐剧其实相当没有概念。这算是一部童话大杂烩,小红帽莴苣公主灰姑娘杰克,同时再扔进去残酷现实,一切皆有后果。上半部,每个故事互相串连,但最后算多数欢喜,happily ever after。到了下半部,不那么童话了,一点谎言一点罪恶都有后果。结尾的children will listen,绝对是给为人父母者的一堂大课,不仅要以身作则,给孩子讲的每一则童话,也许也都要考虑后果,是否这些故事被河蟹掉过多东西。歌其实我觉得还好,唱的也还好。戏是有趣的,也有好多有意思的片段,可惜整体有时有点乱也有点拖沓,但我很喜欢布景和服装。另外,近距离的看Amy Adams唱着歌,就特别有在童话里的感觉。在公园丛林里看这部戏,格外贴切,偶尔走神时,望着塔后黑色天空有云飘过,那种感觉特别幸福。

Detroit (play, off-broadway)

这戏用来拉眼球的明星算是Friends里的Ross同学,我觉得David Schwimmer演的还行吧,不过还是俩女主角更出彩,Amy Ryan怎么也是奥斯卡提过名的。戏还不错,算喜剧加悬疑。一对夫妻招待新搬来的邻居夫妻,互相又重新体会有邻居的种种好,但其实对他们的过往及危险程度一无所知。。。看下来总觉得不是很清楚到底想讲啥。结尾有赵忠祥式深沉嗓音的老爷爷更是有点刻意和格格不入。现今邻居确实和以前不同了,最多尴尬问好但也不会有机会更多交流。但戏里怀念的郊区样板社区,我们也只是寻和自己相似且生活也诸多不顺的邻居互相慰藉罢了。还是吸毒放火的危险邻居才能给新的开始哪。

If there is I haven’t found it yet (play, off-broadway)

丈夫醉心全球变暖却忽略了妻子和胖女儿,只能靠满嘴脏话的弟弟Jake Gyllenhaal来点破。戏还好吧,力度没在那儿。戏后讨论主演说角色是传统英国人,所以要刻意的把情绪的释放压起来,很多情感只是擦边滑过。但结果就缺震撼力,大概除了浴盆那段。这戏最出彩的就是舞台布景了,一堆家具摆在中间,一个个拿下,最后推入水中。水的运用也不错,虽然靠后的爆发把subtlety削没了,但就像戏后讨论小胖妞说的,她把水当作第五个人物,算也能把人压抑着的情感暴露出来吧。另外Jake Gyllenhaal的口音也装的太用力了吧

Red Dog Howls (play, off-broadway)

一部悬疑、激烈、残酷的戏。那一个秘密一直抓着你的注意力,而且会有预感觉得那会是一个丑陋的真相,但又难得的加入一些幽默,让情绪有张弛。老奶奶表演太精彩了,从头到尾都收放自如,坚实有力,而且讲述真相后的嚎叫太揪心了。其实戏后多想一下,觉得也许有点故弄玄虚,结尾虽然让人纠缠到咬指头但未必有必要,且信地狱的话也未必是解脱,但意思算传达到也震人,整体非常让人投入和享受。另外,那段前后呼应的话里,那句我们其实不会宽恕我觉得很对,所以男主角最后说要信个会宽恕的神,多少遗憾的俗掉了。

Forbidden Broadway: Alive and Kicking (musical, off-broadway)

这专拿各种百老汇开涮恶搞的老牌音乐剧终于在今年回归了。Evita, Newsies, Once, Book of Mormon之类的当然都得揶揄个遍,连关于百老汇的电视剧Smash也没能幸免。今年看戏算不少,所以很多恶搞点都看过,不过即便不知上下文也有足够笑料的。整体欢乐的不得了,俺喜欢这种风格。虽然是在一个超小的剧院,超小的舞台,演员也只有四个,加上一个弹钢琴的,这戏的水准却相当高。两男两女四个演员都好厉害,在各角色模仿间转换,歌喉都还相当了得。而且虽然是恶搞,但也不是无的放矢,常常讽刺的相当见血哈。反正我很喜欢呐。

Grace (play, broadway)

今秋百老汇搞了好多电影明星,这部的主角就是Paul Rudd同学。此戏最惊人的应该无容置疑的就是开头了吧,倒带的手法难得被放到话剧舞台上,且还挺有效果。戏的中心算是信仰,以及时间和空间。故事我觉得算有些薄弱,演员都不错,但也没法说有什么太出彩的表现。这戏我最喜欢的就是场景设置和转场效果了。两间屋子完全重合,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事情也就自然的重合起来,挺有意思。转场的时间静止效果我很喜欢,风扇真是个妙主意,再配上灯光,特别有种电影般的画面感。人生大概没法倒带,但即便能倒,这戏也告诉你,轨迹也还是一样的。有无上帝都是宿命。

Cyrano de Bergerac (play, broadway)

大鼻子情圣的悲剧爱情故事,对于没文化的人,这押韵对仗的台词听的还真辛苦啊!但表演的张力气势都在,所以即便听不懂但那些情绪就大多都还能体会得到。Douglas Hodge在La Cage aux Folles里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这次大鼻子演的也依旧很好。可惜戏后讨论观众没问出什么有营养的问题。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play, broadway)

这是我第一次看这经典戏。夫妻俩三小时不间断的争吵甚至动手,每一句话都要戳对方的痛处戳到死,顺便还要戳被迫旁听及参与的另一对年轻夫妇。戏带来很多笑声,毕竟看别人吵架是件很治愈的事。但越往后悲伤绝望的气氛越重,已经笑不太出来。最后一幕有时感觉太偏向无稽,但却就格外格外让人心情低沉。我们谁不都是活在自己的幻象里,按照自己理解的规则和这个世界玩着游戏,但只要有人陪着玩就总是勉强熬得下去。最致命的永远不是愤怒的争吵,哪怕互揭伤疤揭到喷血,而是对方跟你耸耸肩说,我不和你玩儿了。

Glengarry Glen Ross (play, broadway)

看这戏宣传的架势,Al Pacino的大名处处凌驾在戏名之上,基本就差直接把戏名给改成帕西诺了。前段时间把当年根据话剧改拍的电影看了,Pacino演年轻新星,这次再演话剧,改演落魄的老头子。其实看电影我觉得剧本也就还好。不过换批演员,同样故事和台词感觉还真不一样。让Bobby Cannavale演气盛新星还相当合适,而Al Pacino演落魄老头儿就总还透着强势,那种委屈无奈的感觉缺了点。唯一有效果的就是结尾时彻底泄气,由他演悲凉味倒格外重。其他几个演员都不错,Pacino的表现其实并没太出彩。戏整体就那样儿,飞溅的脏话们倒是让观众很开心的样子。

A Civil War Christmas (play, off-broadway)

美国南北战争的背景,几个或真或虚构的人物,几段平行故事,加上经典的节日歌曲们。虽然前半觉得未必有太大特别感触,但最后就真是满溢大大的正能量。marry有两个r,一针一痛的黄色小袄,铺垫都还挺有效果。和平可能永远只是个幻象,但和平的希望,心底的平和喜悦,总是真的。这个制作的灯光我觉得做的很好,好几个场景感觉特有效果,特别适合定格下来。演员都还不错,多个角色转来转去还得唱歌。其中林肯老婆那个演员还真是说哭就哭,泪了好多次。那些个圣诞歌曲,如果从小就熟悉,以及更熟悉那段历史,也许也会更有效果吧。

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musical, broadway)

狄更斯突然死掉未完成的作品,主角生死凶手是谁均未知,这样的终极开放结尾放到这部音乐剧里,最后的结尾交给了观众,每场都由观众投选然后决定怎么演。不过此戏不止这么一个小把戏,而是把不正经发扬光大,演员在戏里是还是演员,所以各种出戏入戏,欢乐的不得了。虽然这戏整体有点乱,故事本身也还好,但我就是热爱这种不把自己take too seriously的态度,各种无厘头让人看的嘴角上扬心头高兴,有时我看戏求思考有时就是求欢乐。这剧的不正经挺彻底,演员和观众的互动也没止在投票,戏后演员讨论会说他们也有竞争感希望自己被选作凶手。今晚虽然俺投的凶手没最后获胜,但胜出的这个嗑药错杀版本又是把无厘头发扬光大,哈哈哈,所以很欢乐。另外还有投美好结局啥的,戏后说我们今天这个浪漫组合是开演头一次,排练都只练了一次所以不少临场发挥。最后出门前还有当场凶手得票统计,公开公正哈。总之很欢乐!

The Whale (play, off-broadway)

被这部话剧击中了,或者简单地说,哭了。当你所爱的不被人接受时,你再自我坚强也总会迷惑和沮丧,有信仰的人大概还有多一层的挣扎。但我觉得最终这些未必是重点,而是胖子所说的那句"我意识到人类其实无法停止关心/在意别人",我落泪,以及剧场里其它的啜泣声,算是也证实了这点吧,就像里面那作文提到的,很多东西总会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生活。最终的办法,是一定要妥协,或放弃,慢性自杀么?整部剧有欢笑,但张力从来没弱下,而且男主角Shuler Hensley演的太厉害。布景也是专门考量过的,整个小公寓就像是被困在鲸鱼里。其实也说不出哪一点思考特殊了,但整体的情感真的很强烈。

The Great God Pan (play, off-broadway)

这部戏看完让人觉得非常不满足,因为它有不少提人兴趣的想法以及一个热门问题,但最后就那样不了了之,感觉就像是个未完成的作品。尤其那个沉重的话题,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伤也很困惑的一段伤口,但这戏总觉得只是把它简单的当作了营造气氛和叙事的工具,太少有意义的思考。记忆是个诡异的东西,有时我们会不知道是该相信自己的记忆,还是旁人的,因为我们总会主动或被动的选择性失忆。其实如果这戏选个别的主题来讲记忆,说不定会更好,尤其觉得她似乎并没搞清这些童年回忆对人的影响,且和其他故事也脱节。以回想起经典恐怖故事结尾,大概是想暗示忘记的都是些可怖的回忆,所以事情大概的确是发生了。但这样一切就更俗了,伤心回忆真的只能破坏我们么?男主角拒绝认为这对他有影响,是无谓的抵赖么?反正就是觉得unsatisfying哪。不过话说这些话剧在布景上倒一直寻求新意的。

Bare: the musical (musical, off-broadway)

挺青春活力也挺悲观的一部音乐剧,我挺喜欢。情节其实和好多校园片儿都是一个路数,天主寄宿学校,你爱我我爱他他爱他。歌曲都偏流行,有几首挺不错,不过有几首不知是歌本身的问题还是唱的问题,感觉乱掉了。台词也算颇开放颇搞笑,但感觉还可以再放开些。圣母玛利亚那段很是亮点。结尾我挺失望,这个结局对于角色也好对于剧作家也好都是懦弱的回避,生活是难有时也觉得没有出路,我也理解一些人选择结束一切,但这又不是万金油,偏见和伤害又不会因为你的一走了之而转弯消逝,不过大概也因此最后那句I forgive you还是煽到我一下。布景算有意思,贴满Instagram的照片们,怕是和想现在的少年们干的事更相关些。后来找到之前版本的Bare来听,看来新版本从人物情节和音乐上都改了很多。另外里面那个亚裔mm的角色虽然好笑,但现今电影电视戏剧舞台上的亚裔角色都如此模版化,亚裔在美国要走的路看来还真是长哪。

Tribes (play, off-broadway)

一个聋子,被硬当作正常人养起来,也不让学手语,当然在这么个不出三句话就得大吵起来的家庭里,听不到也未必就是坏事。戏里有两场大吵的戏很精彩,听的人血管也暴起,戏的一个主题当然是交流,当我们心中结论已定只是自说自话,加上语言本身的模棱两可,和聋也没有什么分别,可能还更糟。但更让我有感触的还是倔脾气爸爸说的,他不想让billy的缺陷定义他是谁。但最后其实家里每个人却都是被自己的缺陷定了义。我们要想把自己和别人分开,要么靠我们的长处,要么靠我们的缺点,我们都试图先走第一条路,但做人上人处处竞争真的很难,到头来,沦陷只是一念之间的事。其实不光生理缺陷,性别性向种族,我们都太容易靠这些定义我们是谁,因为这太容易,也有虚幻的归属感,但早晚有人还是会醒过来,寻找自己是谁就是难的,堕落这条捷径最后也还是哪儿也到不了,可那还能怎样。这部戏果然不错,能看的我激动也想些东西,虽然也有弱的段落,但那两场吵戏足够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