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悲的事是啥我不确定,但可悲的事里一定包括在周五晚上收到老板邮件让你在xx或xx找篇关于xx的新paper,然后在周一的组会上做presentation,信末尾还不忘加上一句”Have a nice weekend”-_-。于是我的周末就在惶恐中度过,虽然真正看paper都集中在周日下午和晚上,但造成我整个周末干什么其他的都有点罪恶感。不过凭心而论,做presentation对于掌握一些知识是非常非常有效的,尤其对于我这种需要push的人。虽然在实验室正经干活不短了,但其实我对一些基本的东西并不清楚,都是需要用到的时候现找。这次找的这篇文章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让我终于搞清了一个早该搞清的相对基本的原子冷却机制——Sisyphus Cooling,这种机制还有个更直白的名字polarization gradient cooling,但让我能动笔的还是前面那个看上去比较莫名其妙的名字。本人相对孤陋寡闻,最初看到Sisyphus我想估计又是哪个发现者的名字,结果一查发现Sisyphus是一个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被惩罚将巨石滚上陡峭的山坡,但每当快到山顶时巨石就会滚下山坡,于是Sisyphus就只能重头再来,不停反复。这个故事还引发很多西方哲学家对人的存在意义的思考和辩论。那帮科学家还真能想,用Sisyphus来命名冷却机制,不过确实很形象很符合,在最简单的Sisyphus cooling中,原子在一个sublevel上,爬上一个激光形成的potential hill,爬到山顶在激光作用下吸收低一点频率的光子然后释放高一点频率的光子跃迁到另一个sublevel并在此过程中降低能量,然后再爬再跃迁直到动能不足以使它继续爬坡,整个过程原子降低了能量被冷却。有趣哈。
Of Montreal
// November 19th, 2005 // Music & Show
早就想写一下Of Montreal,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乐队,但一直没动笔。这周三姐姐辛苦的跑到Leeds看了他们的现场演出,我也通过电话感受到了现场,电话似乎筛选频率断断续续只听出一首”Oslo in the Summertime”,因为这首歌节奏比较明显,要特别谢谢姐姐,热切期待新屎绿,哈!我也就借机正好把这支“高调冷门小乐队”介绍一下,趁他们还是我的最爱。
不过说介绍,我其实对这支乐队的背景,历史之类是一无所知。我喜欢什么东西基本都不会喜欢的很“专业”,只是简单的喜欢而已。所以我就干脆讲讲俺对这乐队的简单感受好了,其他东西反正也好搜。听Of Montreal是从他们最新的专辑开始的,第一次听下来印象并不特别深,除了一首Wraith Pinned To The Mist (and other games),我听英文歌(或者说听歌)前几次常常不会怎么注意歌词,但这首歌用特别柔软的曲调不停的重复“Let’s pretend we don’t exist, Let’s pretend we’re in Antartica”,实在唱到我全身软的没有力气。按照我听歌的习惯,如果能有一首歌让我喜欢,那么就有很大可能让我喜欢上这个歌手或乐队,因为我会开始认真的听它。那时我还住在校园里,常走近路翻一座小山到系里,走在小山林里听着Of Montreal的歌,就发现这支乐队实在可爱的要命,曲调节奏全部不同寻常,有时突然变个节奏让你觉得“啊,是下首歌了吗”。在接着注意到歌词,更是好玩的要命,当然有些你可以说有点幼稚,但坦然的幼稚是很可贵的,哈。有时光歌名就很搞笑,比如”Advice From a Divorced Gentleman to His Bachelor Friend Considering Marriage”,比如”A Man’s Life Flashing Before His Eyes While He and His Wife Drive Off a Cliff Into the Ocean”;有时会在专辑里念冷的要死的小故事,比如baby spider咬自己然后被自己的毒汁毒死-_-;而歌词内容更是五花八门,远比方文山同学更能扯。我想我应该找个时间好好研读一下Of Montreal的歌词,虽然找了他们很多歌,但其实对大多歌词还是乱七八糟,基本上他们每张专辑名都有我完全不理解的单词,更何况歌词了。。。简单的说,我为什么会这么喜欢Of Montreal,就是觉得他们是在开心的玩音乐,不添加太多东西,就是玩。
说了半天,总要听过才好有感觉。Of Montreal很大方,他们放了很多歌在官网上免费下载,就在这个页面。有我上面提到的Wraith Pinned To The Mist (and other games),还有他们节奏跳跃的最佳例证Lysergic Bliss,后者我好久都以为是两首歌来着。。。下来听吧!官网上还有所有专辑的歌词。
新的页面
// November 14th, 2005 // Maintenance
用周末的时间,调调改改,基本做完了新的页面。不过我个人觉得很难看,实在是在作图方面没有水平,脑袋里有不少有趣的构想,但能力所限实现不了。在操作性上某人看了横版主页也指出多数人的鼠标没有横向滚动功能,看起来不方便。不过我实在是喜欢横版的独特,我以前那个横版的主页我还试很喜欢的。anyway,反正做出来了,大家猛点这里去看看新的页面,提点意见,顺便也算是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浏览器的小测试。
A History of Violence [4/5]
// November 13th, 2005 // Movie
最早是在电影院看到过A History of Violence的预告,觉得似乎有些意思。而正好DFS这个term选了这部很新的片子。入场后拿着DFS写的绝对不泄露情节的影评看,才发现这片子的导演David Cronenberg在加拿大影坛相当有点地位,被称为the King of Venereal Horror或者the Baron of Blood。不过他之前的电影我基本就听过一部“The Fly”(苍蝇)。看介绍这导演相当的有个性,对于violent scene和sex scene相当前卫,常常让观众和评论界受不了。不过这部A History of Violence不算前卫,算是导演最主流的一部电影了。但毕竟还是酷导演拍的,所以绝对还是会不一般。片子的一开始就不寻常,两个懒洋洋的人,懒洋洋的谈话,懒洋洋的开车,懒洋洋的进店拿水,店里懒洋洋的躺着被他们杀死的几个人。。。其他的一切也都有些懒洋洋的,甚至最初那个sex scene,虽然挺好看,但还是透着一股懒劲儿。直到片头的那两个人遇到主角Tom Stall(Viggo Mortensen,The Lord of the Rings),暴力开始。这部片子里的暴力场景是我最近看到最爽快的,每一个有暴力的场景都很爽,当然一些受伤的脸也是格外的恶心-_-,而片子里的其中一段sex scene也是十分精彩,看完电影出来周围好几个人都是在谈论那个场景。事实上,不只看电影的人,参与拍摄这部电影的人也一直在各种访问里提到拍sex scenes时的故事:导演Cronenberg直接把他的老婆带来,现场演示,然后说演员说“We want you to (do this)”-_-。片子的女主角Maria Bello很漂亮很有味道,希望以后能看到她更多表演。
A History of Violence (2005)
4/5